1.物理化学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作家梁希民--朴实无华 滋味隽永

3.发明家的故事

馒头蒸房蒸汽锅炉的做法_蒸馒头锅炉图片及价格

大家知道什么是供暖锅炉吗?供暖锅炉是一种使用电进行加热和保温的设备,这种设备是为了满足我们冬天的取暖要求的。供暖锅炉并不是用来炒菜的,这是一种用热水为媒介进行加热的保暖设备,他可以使用的能源是比较多的,而且它的种类也有很多。供暖锅炉是一种用微电脑控制器进行控制的电器,它的操作是非常简单的,而且显示功能和控制的功能都非常的齐全。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贵州的供暖锅炉厂家。

1、贵州永兴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永兴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锅炉及各种热能机械设备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安装服务的集团公司。公司持有A级锅炉制造资质、一、二类压力容器制造资质及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导热油炉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并通过了国际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是严格遵循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模式,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测控制活动,产品质量稳定。被贵州省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评为“全国诚信守法企业”、被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协会纳入会员单位,并有获有多项专利技术。太康锅炉唯一质量信用“A”级工业企业称号,太康锅炉唯一三“A”级企业。

2、任县宏润机械制造厂

任县宏润机械制造厂是馒头机、方馒头机、圆馒头机、全自动揉面机、数控花卷机、整形机、圆馒头整形机、锅炉、馒头蒸房、饺子皮机、和面机、包子机、饺子机、包子皮机、凉皮机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任县宏润机械制造厂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

3、贵州四通锅炉有限公司

贵州省四通锅炉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厂房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是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位于贵州省太康县四通锅炉工业园。注册资金6000万元,年产锅炉5000多台是国家重点锅炉生产企业。?

以上就是贵州的供暖锅炉厂家。供暖锅炉的温度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调节的,一般是在三十度到九十度之间调节。供暖锅炉的控温系统是可以循环的,可以根据电器的温度断电。供暖锅炉也是有一个电源电压异常保护功能的,如果出现问题它就会自动断电,当恢复正常之后,供暖锅炉就会正常运作。我们在使用供暖锅炉的时候,要注意他的温度和安全,出现问题要及时断电。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s://.to8to/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物理化学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开门见山支招: 要想蒸出好的馒头,必须注意以下四个环节。一是要发好面。要把面肥用水化开和入面中,不能把面和得太软,面和软了发起来就稀了,要注意面一定要真的发起来。二是使好碱。蒸馒头使碱就和炒菜放盐一样,稍微多一点或少一点无关大局,但绝不能相差太多。三是要揉好面。揉面一定不能怕麻烦,一定要把面揉透。四是做好馒头。做馒头也就是揉馒头,要大小均匀,放在面上滚动着揉,揉得馒头面上光泽里边有层。上述四个环节最重要的当属使碱和揉面,使碱最好用沏好的碱水,把碱水倒入发好的面中在面上揉,揉好面后要检查使碱的大小。其方法是一尝二听三看。尝,就是揪一点揉好的面放在嘴里尝,如果面酸就证明碱小。听,就是把揉好的面放在面板上用手掌拍,如果发出“碰、碰”的发空的声音,证明用碱恰到好处。看,就是用刀把揉好的面割开,如果看到面里是小米粒大的均匀小孔,就证明用碱正好;如果面里的小孔比小米粒大,就证明碱小;如果面里的小孔比小米粒小或没小孔,就证明碱用多了。用这正确的技法蒸出的馒头,看上去白胖胖的,真是吊人胃口,让你增加了不少食欲。

加面肥要适量,用自制的面肥可多加些,每500克面粉,加面肥80克左右,如用鲜酵母,每500克面粉加5-10克即可;

如用鲜酵母,可将其用温水溶化,再按比例加入面粉中和匀,置温暖处,待其发酵,如用面肥,可分两步进行,先用小半碗面粉加面肥揉匀,约3-4小时发起,再将其它面粉揉入,再发2-3小时即可,如时间有限,可将两个步骤和二为一;

面肥多,环境温度高,发酵快,反之,则发酵慢;

和面时可加少许盐,可促使酵母菌更快繁殖,产生二氧化碳更多,蒸出的馒头松软有劲,香甜可口,也可加点啤酒,效果更好。

1、夏季用冷水和面,冬季用温水和面,冬季和面、发面应比夏季提前1~2小时。和面时要慎加水。

2、和面要多搓揉几遍,促使面粉里的淀粉和蛋白质充分吸收水分,表成的面筋真心性好。和好的面团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以30℃为宜。

3、当面已涨发时,要掌握好发酵的程度。如见面团中已呈蜂窝状,有许多小也,说明已经发酵好。蜂窝状面体的眼子越大,说明酵发得越老,甚至要发过头了。

4、馒头上笼蒸煮羊,要经过饧面。冬季饧面约15~20他钟,夏季则短些。馒头上笼时,锅内的水必须大开,10分钟要见大气。

5、笼屉与锅口相接处不能漏气,有漏气处须用湿布堵严。用铝锅蒸时锅盖要盖紧。

6、蒸馒头时,锅内须用冷水加热,逐渐升温,使馒头坯均匀受热。切忌图快一开始就用热水或开水蒸馒头,因这样蒸制的馒头容易夹生。

参考答案: 我们家就是用“用剩的面”,俗话叫“老面”。老面放冰箱保鲜层。做馒头时:

1。把老面用温水泡10分钟。

2. 和面时,先把干面加水和一下,然后加老面揉匀,将面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

3. 面发起来后,放适量碱揉开(把面切开闻闻,没有酸味为好),做成馒头。

4. 馒头发起来后,水开下锅,计时。

5. 30分钟后即熟。打开锅盖,将馒头取出,趁热吃即可。注:取馒头时小心蒸汽烫手。

许多人爱用热水或开水蒸馒头,以为这样开得快。其实这并不科学。因为生冷的馒头突然遇到热气,表面粘结,容易使馒头夹生。

正确的方法应是在锅内加冷水,放入馒头后,再加热升温,可使馒头均匀受热,松软可口

作家梁希民--朴实无华 滋味隽永

化学常识在生活中应用

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Na+和Cl-在体内的作用是与K+等元素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错综复杂.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平衡,以保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Na+与K+,Ca2+,Mg2+还有助于保持神经和肌肉的适当应激水平;NaCl和KCl对调节血液的适当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里开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胰液及胆汁里的助消化的化合物,也是由血液里的钠盐和钾盐形成的.此外,适当浓度的Na+,K+和Cl-对于视网膜对光反应的生理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常用淡盐水漱口,不仅对咽喉疼痛,牙龈肿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一化学的《碱金属》)

碘化钾,碘化钠,碘酸盐等含碘化合物,在实验室中是重要试剂;在食品和医疗上,它们又是重要的养分和药剂,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碘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正常人体内共含碘15 mg~20 mg,其中70%~80%浓集在甲状腺内.人体内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生理作用通过形成甲状腺激素而发生.因此,甲状腺素所具有的生理作用和重要机能,均与碘有直接关系.人体缺乏碘可导致一系列生化紊乱及生理功能异常,如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等.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地区,全国约有四亿人缺碘.也取了一些措施,如:提供含碘(碘的化合物)食盐和其他食品(如高碘蛋),井水加碘,食用含碘丰富的海产品等,其中以含碘食盐最为方便有效.1991年3月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庄严承诺:2000年在中国大陆消除碘缺乏病.(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一化学的《卤族元素》)

二, 人生五味子之一――醋(酸)

醋的化学名字叫乙酸,分子式为CH3COOH.醋不仅是一种调味品,而且还有很多用途:1,在烹调蔬菜时,放点醋不但味道鲜美,而且有保护蔬菜中维生素C的作用(因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破坏).2,在煮排骨,鸡,鱼时,如果加一点醋,可以使骨中的钙质和磷质被大量溶解在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体对钙,磷的吸收率.3,患有低酸性胃病(胃酸分泌过少,如萎缩性胃炎)的人,如果经常用少量的醋作调味品,既可增进食欲,又可使疾病得到治疗.4,在鱼类不新鲜的情况下,加醋烹饪不仅可以解除腥味,而且可以杀灭细菌.5,醋可以作为预防痢疾的良药.痢疾病菌一遇上醋就一命呜呼,所以在夏季痢疾流行的季节,多吃点醋,可以增加肠胃内杀灭痢疾病菌的作用.6,醋还可以预防流行冒.将室内门窗关严,将醋倒在锅里漫火煮沸至干,便可以起到消灭病菌的作用.7,擦皮鞋时,滴上一滴醋,能使皮鞋光亮持久.8,铜,铝器用旧了,用醋涂擦后清洗,就能恢复光泽.9,杀鸡鸭前20分钟,给鸡鸭灌一些醋,拔毛就容易了.10,衣服上沾染了水果汁,用醋一泡,一搓就掉.11,用醋浸泡暖水瓶中的水垢,可以达到除垢的目的.12,夏天毛巾易发生霉变而出异味,用少量的醋洗毛巾就可以消除异味.(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二化学的《烃的衍生物》)

三, 自愿吸食的毒药――香烟

从化学角度介绍一下吸烟过程中产生有害成分的结构,性质及危害.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致分为六大类:(1)醛类,氮化物,烯烃类,这些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3)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这些均属毒性物质.(4)苯丙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均有致癌作用.(5)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这些物质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6)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最近日本学者研究表明,烟雾中还含有迄今为止已知物质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二恶英".它们会引发和恶化各种疾病,例如,癌症,肺炎,气管炎,高血压,骨质增生,各种心脑血管病,哮喘以及不育等病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全世界每年约有10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道粘膜容易受损,吸烟的危害性更大.据调查,小于15岁开始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高17倍.所以,我国中小学生守则规定学生不准吸烟.(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二化学的有机物中贯穿)

四, 学习的助手――笔

1, 铅笔芯是由石墨掺合一定比例的粘土制成的,当掺入粘土较多时铅笔芯硬度增大,笔上标有Hard的首写字母H.反之则石墨的比例增大,硬度减小,黑色增强,笔上标有Bla ck的首写字母B.

2, 圆珠笔:油墨是一种粘性油质,是用胡麻子油,合成松子油(主含萜烯醇类物质),矿物油(分馏石油等矿物而得到的油质),硬胶加入油烟等而调制成的.在使用圆珠笔时,不要在有油,有蜡的纸上写字,不然油,蜡嵌人钢珠沿边的铜碗内影响出油而写不出字来,还要避免笔的撞击,曝晒,不用时随手套好笔帽,以防止碰坏笔头,笔杆变型及笔芯漏油而污染物体.如遇天冷或久置未用.笔不出油时,可将笔头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后再在纸上划动笔尖,即可写出字来.

3, 钢笔:笔头用各含5%~10%的Cr, Ni合金组成的特种钢制成的笔.铬镍钢抗腐蚀性强,不易氧化,是一种不锈钢,该种笔的抗腐蚀性能好,但耐磨性能欠佳.

五, 生活中得力助手:

(一),除去衣服上的污渍:

下面向您介绍几种常见的污渍的简易的除去方法:

1, 汗渍:方法一:将有汗渍的衣服在10%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然后再用肥皂洗涤.方法二: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汗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2, 油渍在油渍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待汽油(或酒精)挥发完后油渍也会随之消失.3, 蓝墨水污渍:方法一: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蓝墨水污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方法二:将有蓝墨水污渍部位放在2%的草酸溶液中浸泡几分钟, 然后用洗涤剂洗除.4, 血渍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热则不易溶解,因此洗血渍不能用热水.方法一:将有血渍的部位用双氧水或者漂水浸泡一会,然后搓洗.方法二:将萝卜切碎,撒上食盐搅拌均匀,十分钟之后挤出萝卜汁,将有血渍的部位用萝卜汁浸泡一会,然后搓洗.5, 果汁渍新染上的果汁渍用食盐水浸泡后,再用肥皂搓洗.如果染上的时间较长了,则可以用洗汗渍的法一.6, 铁锈渍:在热水中加入少许草酸,搅拌,使草酸全部溶解,将有铁锈渍的部位放在草酸溶液中浸泡十分钟,然后再用肥皂搓洗.7, 茶渍将有茶渍的部位放在饱和食盐水中浸泡,然后用肥皂搓洗.

(二),水壶巧除垢

1,将空水壶放在火上,烧干水垢的水分,看到壶底水垢有裂纹时,将壶迅速取下放到冷水中,壶底水垢因热胀冷缩而脱落下来. 2,在烧水的壶中放一团口罩布,水垢会被口罩布吸附,壶上就不易结水垢了.3,烧水的壶中有了水垢,可放入一些醋,再加水,烧开一会儿,水垢可除去.4,用铝壶烧水时,放一小勺小苏打,烧沸10分钟,水垢可除去.

(三),快速彭胀馒头

在面粉中加入适当的白醋(CH3COOH)和苏打(Na2CO3)使之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彭胀,松软可口.化学反应请大家想一想

此外,通过高中化学理论中,还可鉴别"真丝"与"人造丝",鉴别真金银,食品中的防腐剂,酒精和苯酚的消毒作用等.

总之,生活处处有化学.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留心观察,在生活中学习到知识.今后,让我们继续为"高中的化学理论在生活中应用"累积知识.

物理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几十年初中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初中物理教学特点是学生难学。抽象的物理知识,只有与实践结合,与生活实际结合,使之变成生动活泼的生活现实。才能使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例如,在物态变化一章的教学中的汽化一节,讲清物理规律,即: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前者只能在液体表面上缓慢进行,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并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它们共同点都是要吸收热。汽化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同人类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生产、生活中有普遍的应用。同学们,你知道下面这些道理吗?

一、 水为什么能灭火。

当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常用水来灭火,水对灭火起什么作用呢?

首先,水一接触炽热的物体,会立刻升温汽化成水蒸汽,我们知道汽化要吸热,从炽热物体上吸取大量的热。冷水升温到100摄氏度需要吸热,沸腾的水变成水蒸汽吸的热是同质量的冷水加热到100摄氏度的吸热的五倍多,从而起到降温灭火作用。

其次,水蒸汽的体积要比等质量水的体积大好几百倍,这么多的水蒸汽在燃烧体的周围,使燃烧体不能充分与空气接触,燃烧也就不容易进行了。

这里必须说明:并非任何大火都用水扑灭,例如油类着火,绝不能用水来扑灭,而只能用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或用其它隔绝空气的方法来灭火。

二、 天气的冷暖不一定由气温决定

也许有同学会说:谁不知道气温高就热、气温低就冷。但实际并不都是这样。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冬天有风的时候更冷,其道理是什么?如果把温度计放在风中吹,这时的气体温度并不会下降。冷天,人在风中感到特别冷,首先,从人体的裸露部分,如、头、脸、手散掉的热比无风时多得多,单这一点,已足够使我们引起冷的感觉了。

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的皮肤时刻在蒸发水分,而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同学们可做这样的小实验。在自己的手背上抹上一点酒精,并用嘴吹一吹,会感到特别凉在有风的天气中,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快,吸取身体较多的热,所以感到更冷。

根据上面的道理,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取了许多保温和降温措施,下面略举几例:1、高烧病人或中暑病人用物理降温,即在病人的额头和其他皮肤上涂抹酒精,使酒精吸取身体的热而达到退烧目的。2、夏天教室内洒水用水分蒸发来降温散热。3、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关着门窗,而在夏天则保持室内空气流动。4、冬天洗头后最好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如果让其自然干,势必吸取头部大量的热,则有发生感冒的可能。5、火箭头上涂上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熔化和汽化都要吸热,使火箭温度不致过高,因而不致被烧毁。

三、 沸水温度即沸点并非都是100摄氏度

沸水的温度同气压有关。我们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度每上升300米,沸水温度即沸点就降低1摄氏度,照此计算,在珠穆朗玛峰上烧水,70摄氏度左右水就沸腾了。相反在低于海平面1000米的矿井中,水的沸点是103摄氏度,在14个大气压的蒸汽锅炉内,水的沸点是200摄氏度,所以应该说:在一个标准大气下,纯水的沸点才是100摄氏度。高山上煮食品不易熟,为了煮熟食品,山地居民常在密闭的锅盖上压石头。增大压强提高沸点。现代人已发明并普遍使用了压力锅,锅内气压在1.2个大气压以上,可任何地区使用,锅温度远超过100摄氏度,煮熟食品既快又方便多了。在制糖工业上,也用了类似方法降低沸点,不但节省燃料,提高生产效率,还保证了糖不致温度过高而变质。

此外,还在水中加一些酸碱盐之类物质,它的沸点也会提高。因此煮熟食品时,加一点盐,食品就容易煮熟煮烂。

四、 煮食品时,火越旺越快吗?

有些人认为,为了尽快煮熟食品,把火烧得大一些就行了。结果是达不到目的。因为水沸腾时温度是不变的,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而结果只是加快水的汽化,使锅的水干得快而已,白白的浪费了燃料。正确的方法是用大火把水烧开后就改用小火,保持锅的水一真沸腾,就行了。

发明家的故事

梁希民,男,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汾市作家协会会员。

原来办公室面积较大可置书案写字临帖,后来不能了。老屋恰有个闲置多年的地下室,何不利用之?铺了便宜地板砖、抹了原始白灰墙、安了普通电灯管,成了书法写字间。玉龙兄给它起名:“煕旻斋”,一与名字谐音,二寄美好寓意。我则名之曰:“窄陋斋”,因为的确又窄又陋,下台阶不注意还会磕肩碰头。

面积仅二十余平,前后又一分为二。小间书案、书柜、园凳,大间沙发、木桌、小床,还有两个旧木箱。除书案花几百多元,无一样新物,都是家里或朋友们淘汰下来的旧物。

闲置了十几年的几个照片镜框终于挂上了墙,是我参加各种会议的合影:两次三干会披红戴花、两次北京会议竟在钓鱼台和大会堂。还有几个朋友聚会、同学毕业的照片。挂到墙上擦净端详,许多熟面孔恍如隔世,有些好朋友已经做古。新做一个像框,是前年与几个退役军官的合影,有校,有将。还有一个与退休省领导的合影。想想有点可笑,朋友或许调侃:人家退休了,才有机会合影,权高位重之时,哪里轮得我。

老师和同学的字挂上了墙。“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是建魁师的书法。国柱师、聚森师的课徒示范挂书案对面,经常临摹。章草《陋室铭》是群太同学所写,耀鹏贤弟做框,雅军写的春联“陋室虽小朋频聚、茶烟欠佳情谊浓”可谓概括。省书协几个副国柱、维勇、志刚、卫东、晓梅先生的书法作品挂醒目位置,当然又令陋室生辉。

书架上大都是书法资料,还有一些大学教材。重新温习,果然有“台上赏月”的味道,与年轻时“门中窥月”的感觉大不一样,更多共鸣。一个旧电视可收十几个频道,一个旧的电子历也挂上墙。一尺多长的旧鱼缸是同学银生所做,放在墙侧,灯光、水泵一开,汩汩而流,碧莹透绿,又增加了幽静和雅趣。

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依韵乱凑几句:

室不在大,有书则馨。帖不在多,熟准则精。陋室无阳照,翰墨有光明。

苔痕下阶绿,梧叶乱窗影。谈笑或五柳,往来有蓝领。可以临圣帖,读妙文,抒怡情。亦可看电视,阅头条,聊微信。偶听莫扎特,或赏贝多芬。欣享世臻盛,时忧民脱贫。案头常置圣哲著,庠序隐约读书声。乱耳渐悄左右论,劳形少再为公文。愚亦云:窄屋虽陋,精神何贫?

朋友们喜欢这里。其中不乏厅处公仆,也有工人农民。书法同道自不必言。我想,朋友相聚未必肠胃缺食,更多是精神饥渴。聊天交流,精神释放,升华友谊,人生快事。朋友们常问:“几点去地下室啊?咱们聚聚呗!”还有甚者,干脆索取钥匙,直接“降”堂入室,先入为主。待我赶到,他们或已泡好茶或开始临帖——仿佛我才是来客。大家有带酒烟茶的,也有买些零食的。聊天,写字,阅读。偶尔一会儿,好不开心。饿了就去门口小面馆里吃饭,大家说这就是咱们弟兄们的俱乐部。

一眼不见边的云海,看起来像白色的绒毯。上午的阳光斜照,绒毯上面有了一排排一片片不规则的细碎阴影。偶尔看见了有很少量的云朵略高出来一点点,恰好似绒毯上起了些小绒球。在较远的地方,有几绺云的颜色比较浅,好像是花纹。绒毯的边儿上,有一条由纯白到淡白色的边,好似用磨边机打磨毛了的线绒。再往远处看,就是由浅蓝到深兰的天空了。仰望更高的天,是一种蔚蓝的神秘,令人心醉。

华山南峰顶上刻有寇准的诗,曰:“抬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那里才两千多米高,现在至少八千米,我得笑寇天官的“低水平”了。像现在,华山早已在老下面,更得“俯首”看了。

孙行者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时候的计量准吗?就算从花果山去印度距离有五千公里,也只能算“一万八百里”,显然孙猴子的距离,应该打折按一成计。这“一万八百里”,刘翔苏炳添得快跑一个月,汽车得跑十来天,高铁也得三五日,波音空客呢?也得七八个小时。即使能脱离地心引力的火箭也得好几分钟。火箭外壳必须阻燃,不然与空气磨擦马上着火。悟空的衣服又不阻燃,脸手都露在外面,速度那么快,岂不烧成炭?看来吴老承恩先生没有这个常识。再细算,孙大圣“一个筋斗”应该像小孩子翻个跟头的时间,十秒钟,五千公里,我的天呀!一秒一千里,都超系了。那猢狲的皮肤,实在耐烧。

在“绒毯”上面走路,好像青衣小旦的台步,每秒钟大约可踩一两个小云朵。这样的云彩,好像一层脱了仔儿的棉花,应该赤脚走才好。不能穿鞋尤其不能高跟鞋的,肯定踩坏了。要是小孩子们也来了,一定会在这里打滚嬉闹,或者掀开钻进棉花堆里,做捉迷藏的游戏。

又“走” 了一会儿,绒毯的花纹不一样了,有了明显的横道斜道。往远处看,有了一片一片深色的图案,云朵的空间露出山峰土地河流,恰似一幅水墨画。细细端详,那画还在微动,像前些年市场上流行过的电子画屏。

传说八仙参加蟠桃会来到东海边,各显神通,铁拐李站龙头杖,韩湘子坐花蓝中,洞宾、和、果老、钟离、仙姑、曹国舅乘各自的箫、纸驴、拍板、鼓、竹罩、玉板渡海。他们各有法器,速度如何?不得而知。应该不太快不太高吧。至少没有现在这么快这么高。想一想,古代的神仙已经比不上现在的百姓。天庭里的各路神仙呢?玉帝叫他们来开会的时候,是飞还是踩着云彩来?至少站在云彩上开会吧?没有云了咋办呢?一脚踏空了跌下来麻烦。哦,是不是玉帝开会的时候一定要选阴天?应该是。阴天的时候,下面无晴日上面是坦途;晴天的时候,下面很灿烂上面无依托。还有,如果大晴天玉帝开会,一众神仙立坐天空,如在玻璃栈道,岂不把底裤都露出来?那真难堪。钱钟书说人的缺点像猴子的红屁股,爬得越高,红屁股看见的人越多。其实,“红屁股本来就有”,“并非地位升高了的新标志”。人的缺点露出来不要紧,神仙的“红屁股”露出来那可不得了。对,开会必须阴天,放才能放晴。要是连着晴了几个月没有云遮雾苫,玉帝也会着急吧?路不通,通知谁都来不了,又不能“失期当斩”,玉帝毕竟仁慈,心地也不似秦皇,看来他也不易。

一阵抖动,我们开始学习小孩子捉迷藏。往下钻,果然四周光线昏暗,没有了刚才的明亮。再往下钻,越来越暗,透过了“绒毯”,看见了黄、绿、灰、白、红、紫多色杂糅不太平展的“垫子”。一道道的黄白线,格出了一条条墨绿色的长方形,那是初冬小麦的颜色。一团团无规则的细碎图案,里面有一个个不规则的立体小方块,那是大大小小的村镇房屋。小方块旁边,有星星点点反光的东西,细看,是些水泊河流。

仰头一看,满天的云已在很高的上面。

再一阵轻微震动,伴着反推的轰鸣,安全着陆。

云中漫步,结束了。

? 前几天,骑自行车去位于临汾市区东大街的小沧浪澡堂洗澡,却被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告知:停半年了,不让烧锅炉。”开了70多年的小沧浪澡堂就这么拉倒了么?

听老人们说,这是临汾最早的澡堂子,是日本人大概在1943年开的。小沧浪的名字好像取自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涤吾足。”记得苏州的铁公祠里面好像有个“小沧浪亭”。日本人是不是从那里学习借鉴的呢?

我怅若有失地环顾了一下熟悉的小院。大约已经有三十多年的陈旧二层楼房,已经出租成了小餐馆、照相馆、周易起名馆、快递公司、贸易公司等等。大厅的门洞上还保留着残缺不全的琉璃瓦雕饰。一对看着似乎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一米高低的石狮子,守着那布满灰尘的已经有了裂缝的茶色玻璃门。坑坑洼洼的地面,斑斑驳驳的墙皮,大大小小的房间,和那虽然闻不到但能够感觉到的澡堂子下水道特有的轻微的味道。

我感慨不已,像是一个老朋友的突然离去。推着自行车出来,脑中浮现起了一幕幕的往事。

这么多年每到春节前夕,我总要来这里洗一次澡。并不是这里的条件特别好,而是它特有的环境能够把我的年味大大地增强一下。几十个床大通铺的更衣室、十几平方米热气腾腾的用蒸汽加热的大池子、宽宽的池子边,高高的屋顶,昏暗的灯光,池子里的老人小孩们,偶尔从屋顶上滴下来落在脊背上凉凉的水滴,都是年味的特殊记忆。

大约两三岁开始,父亲就带着我开始在这里洗澡。那时候整个城里只有两三个澡堂。加上临钢、电厂、铁路、师院的浴池,一共不过五、六个。十来万人的临汾城里,每个人每年洗两次三澡的话,每个澡堂子要接待多少人次啊!农村的老百姓也赶在过年的时候进城洗澡,所以洗澡非常紧张。过年前大家见面时互相会问:洗了么?”

一直到三十来岁,洗澡基本是在这里。三十到四十岁的阶段来这里洗澡不多,那时候市里的澡堂多了起来,家里也买了个太阳能热水器。四十岁以后,每年的春节前都会来这里洗一次。不为别的,就为了感受那越来越淡的“年”味,像是对一个老故事的回忆。到小沧浪洗澡、到东风、星光理发店理发,似乎与打扫家、贴春联、买窗花、搭油锅、蒸馒头、排队买供应的东西,是春节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年人们不怎么买窗花搭油锅蒸枣糕馒头了,更没有排队购物一说。到小沧浪洗澡于是更多地成了一个过年的象征,一个心理的安慰。

? 去年的春节前,我又一次来到小沧浪。票仍然是8块,搓澡5块。售票的窗口里还摆着香烟、打火机、方便面之类的小东西。更衣室的铺上,有两三个六七十岁的老人盖着毛巾被半躺着聊天抽烟。浴室里雾气腾腾,灯光幽暗,池子里已经有四五个人。一个搓澡的在忙乎搓背。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头,头发花白,泡在池子里闭目养神,水漫到了脖子。另一个五、六十的人坐在池边,也在抽烟。大家都闷不吭声,只能听见不时撩水的声音。

人们常说失去的东西才会感到宝贵。年年去小沧浪洗澡都会觉得破破烂烂,还抱怨他们也不好好装修一下。去年竟是最后一次。虽然说新陈代谢是个必然,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期限,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被新的东西代替,但是,一个在临汾存在了七十多年、差不多是唯一的解放前至今的“老店”,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烟消云散,让人感到惋惜与不舍。新的事物可以寄托人们的无限希望,旧的事物则凝聚了人们太多的情感与回忆。

? 新旧事物的交替,构成了历史传承的生生不息。

? 别了,小沧浪。

一、水蒸气的启示

瓦特住在格林诺克的小镇上,有一次,瓦特对着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发起了呆。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心过呢?瓦特就留了心。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壶盖为什么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壶盖就跳动了。”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吗?”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工夫回答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虽然在他祖母那里没有找到答案,但他没有气馁。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 ,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

蓦地,壶里的水蒸气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像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气喷出的地方。

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气的力量还真不小呢。他又想,壶里的蒸汽能推动一个壶盖,要是用很大的锅烧水,产生更多的蒸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

后来,瓦特长大了,不过他可一直没有忘记小时候琢磨过的那个问题。后来,他经过多次试验,又学习了别人的经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是的,你没有猜错,他就是英国的著名科学家詹姆斯·瓦特。

二、在暴风中研究和计算风力

时间对人是一视同仁的,给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对时间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识也大不一样。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能够说是不懂。“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

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他研究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后,又研究笛卡儿几何学,比较之下觉得欧几里德几何学肤浅,便悉心钻研笛氏几何学,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

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

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最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

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

三、爱迪生发明电灯

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很不实用。因此,爱迪生就暗下决心:“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他的实验开始着手于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

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爱迪生面对失败,面对所有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

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爱迪生,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走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

他下意思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

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此时,夜幕正在降临,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

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6767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

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虽然这样,爱迪生并没有满足,他没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

有一天,天气闷热,他顺手取来桌面上的竹扇面,一边扇着,一边考虑着问题。“也许千篇竹丝炭化后效果更好。”爱迪生简直是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小时。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他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安装在“佳内特号”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此后,电灯开始进行寻常百姓家。

四、爱因斯坦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鼻祖,但大家也许并不知道,这位伟大的理论科学家还曾经发明过一款独特的“绿色环保”冰箱。

在爱因斯坦提出这一发明将近80年后的今天,几位德国物理学家正在基于他的设计研发用酒精作为动力的冰箱。这款冰箱具有可行性,这也说明爱因斯坦不仅擅长理论研究而且还是一个追求实用主义的发明家。

柏林马克斯波兰克大学的校长约根-雷恩说:“爱因斯坦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他从小就知道要赚钱养家,因为家里人都希望他能够接管家族生意。”爱因斯坦是在1905年提出相对论的,当时他正在瑞士一家专利公司工作。但直到1926年,他那时已经开始在柏林居住,而且还获得了诺贝尔大奖,这时他开始产生了发明“绿色”冰箱的想法。

据称,爱因斯坦是在从报纸上读到了一篇有关一个普通的柏林家庭因为冰箱发动机外泄二氧化硫而被毒死的报道之后下决心研发出一款无毒冰箱的。他与另一位物理学家莱奥-斯莱德一起利用无害的酒精为原料设计出了这款环保冰箱。

虽然爱因斯坦还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一项技术专利,但高技术的日新月异意味着他的发明永远都不会被投产,而且此后惟一一台基于酒精的原型冰箱也没有保留下来。所幸的是,现在上述德国科学家们并不想让爱因斯坦的发明彻底成为历史,他们说,至少制造这样一台冰箱也是对这位伟人的最好纪念。

五、史蒂芬孙

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在陆地上的运输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动物进行的。但是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有同样的缺点:速度缓慢,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需要中途休息和补充食物。那么,能不能制造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和其他动物进行运输和旅行呢?被誉为“火车之父”的英国蒸汽机车发明家史蒂芬孙把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勤奋造就伟大的发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孙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煤矿里一个看管蒸汽机的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史蒂芬孙上不起学,8岁那年,他就去给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孙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给在煤矿工作的父亲送饭。每次来到父亲工作的锅炉房,他都会被那些不停转动着的机器迷住,他总是出神地看着锅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忘情地听着机器隆隆转动的声音。

他很想弄明白:它们为什么可以自动转起来,而且力量会这么大?他想,自己长大以后,要是也能像父亲那样当一个司炉工,操纵巨大的蒸汽机干活,那该多好!放牛的时候,他就常用泥巴来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机,锅炉、汽缸、飞轮等各种各样的部件都有。

14岁那年,史蒂芬孙真的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负责给蒸汽机添煤、加油和擦拭机器零件。看着机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飞快地转动,他高兴极了。但是时间久了,他觉得只是看着机器转动不过瘾。他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这机器是怎么转动起来的?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别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孙一个人偷偷地把蒸汽机拆开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细观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装配难,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强把蒸汽机重新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蒸汽机第二天转动不了。

谁知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这次成功拆装之后,他的胆子也大多了,以后就经常这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机的各个零件都摸了个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史蒂芬孙多么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机器。

他模仿着拆装过的那台蒸汽机,试着画了一张草图送给煤矿的工程师看。工程师看后,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啊,有志气的孩子,希望你多读书,多掌握科学知识,将来发明一台比蒸汽机更好的机器!”可是,史蒂芬孙从小没有进过学校门,怎么读得懂高深的理论书籍呢?

17岁的小学生没有文化知识,就很难搞出发明创造。于是,17岁的史蒂芬孙第一次走进了学校,他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史蒂芬孙每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起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那么突出。

“嘻嘻,傻大个!”“嘿嘿,笨蛋!”教室外面常常会传来这样的讥笑声。小学里的许多学生都讥笑这位“大学生”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

然而,史蒂芬孙不怕羞,不怕讥笑,他毫不介意,只顾埋头苦读。史蒂芬孙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间他还要替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孙总是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1803年,史蒂芬孙被提升为煤矿的机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矿上的一台运煤车突然出了故障,许多机械师都找不出毛病在什么地方。史蒂芬孙看了一会儿,就对总工程师说:“让我试试吧。”那些机械师都不相信他,认为一个“毛头小子”怎能把机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孙很快就把运煤车修好了。煤矿经理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把史蒂芬孙提升为机械师。

史蒂芬孙在煤矿工作时,每天看到运煤工人总是用力地把煤从矿井里一点点地背出来,工作非常辛苦,就萌发了一个伟大的念头:他要制造一辆既可以运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机车。于是他就埋头设计起这样的机车来。

1814年,史蒂芬孙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统靴号”的火车头。当他驾驶这个火车头,在煤矿进行试车表演时,很多人都嘲笑这辆只能拖30吨货物,每小时只能走六七公里,样子像笨鸭子一样丑,走起路来像地震一样响的破车。

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竟然到处造谣,说:火车的声音很响,这会使牛受惊,不敢吃草,从而牛奶就没有了;鸡鸭受惊,从而蛋就没有了;而且火车的烟筒里会放出毒气,将杀绝飞鸟;火星四溅,将酿成火灾;倘若锅炉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乘客将遭断手折骨之痛。

一些原来赞成火车试验的官员,听到这些谣言也开始极力反对,并且非常肯定地说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技术上的困难和这些谣言带来的压力,史蒂芬孙并没有像另外一些也在发明火车的人那样灰心丧气,止步不前。他始终相信自己发明的火车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帮助,因此鼓足勇气,总结经验,决心继续研究和改进火车。

1825年9月27日,天还没有大亮,居住在英国斯多林克顿的许多男女老少就纷纷起床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向同一个地方赶去。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史蒂芬孙要在那里举行一次试车表演。正当机车缓缓启动时,一个青年骑马疾驰而来,他大声叫喊着要与史蒂芬孙的火车比试比试。于是,火车和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一开始,只见火车缓慢行驶,而马则狂奔不已。一会儿后,火车的安全阀升起来了,鼓风机嘶鸣着,腾起团团烟雾,车速逐渐加快,很快火车与马并驾齐驱了。再过一会儿,火车毫无倦意,一往直前,马却渐渐累了。越往后,马就越显得力不从心,被火车甩得越来越远。

这条飞奔的钢铁长龙,可载重90吨,乘客400人,最高时速24公里。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旅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