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蒸饭机如何挑选

2.蒸饭柜怎样蒸饭?

48盘双门蒸饭柜_双门蒸饭柜多少钱一台

50人标准设备不用太多,

餐厅里餐桌。10人座圆桌5张,肯德基那种按座位算就可以。调味壶,牙签盒,纸巾盒。

热水器1台,多龙头洗涮池,洗手池,拖布池。

分餐窗口处:多眼电热餐台或餐车。盛菜勺,汤

勺。不锈钢夹子。锅铲。碗盘(或四格不锈钢餐盘)筷匙按人均多备10套准备,

副食加工间里双眼炉灶1-2台,配备吊锅2-3只,炒勺3个,手勺4-5把,漏勺网筛若干,

调料车1-2台配备调料罐若干不锈钢油罐4个,

不锈钢排烟机罩

砧板台1台,配备砍刀、厨刀、尖刀、菜墩、菜板若干。刀架。

矮汤炉一台。配备不锈钢汤桶1-2只,最好大小各一。

台面层架一个,盛菜筐大小洗菜盆若干,削皮刀、剪刀若干

3-4眼洗涮池一个。配备钢丝球、百洁布等。

主食加工间:双门蒸饭柜二台,木面案板台一台,配备大中小擀面杖、压面槌、面刀、油刷、锅铲、油罐、调料罐。和面机一台,电饼铛一台,双层电烤箱一台,洗涮池一台,饧箱一个,储饼架二个

库房:冷冻柜、冷藏柜、消毒柜、碗柜

置物层架若干米(长度)

木托盘2个,很重要,放置米面

手动抽油机---就是油抽子

扫帚、拖布、抹布、钢丝球多备些。

最好在后厨增设电热水器一台,很方便。

蒸饭机如何挑选

永尚节能的蒸饭柜是拥有七大系列的五十多个规格的蒸饭柜产品,质量可靠, ,,质优价廉。可以按照人数来选择:

6盘蒸饭柜适用人数范围150人左右;

8盘蒸饭柜适用人数范围200人左右;

10盘蒸饭柜适用人数范围250人左右;

12盘蒸饭柜适用人数范围300人左右;

16盘蒸饭柜适用人数范围400人左右;

20盘蒸饭柜适用人数范围500人左右;

24盘蒸饭柜适用人数范围600人左右;

32盘蒸饭柜适用人数范围800人左右;

40盘蒸饭柜适用人数范围1000人左右;

48盘蒸饭柜适用人数范围1200人左右;

蒸饭柜怎样蒸饭?

1、蒸饭柜/车:

蒸饭柜/车是指利用电、燃气发热,蒸煮米饭的大型厨房烘烤设备。内部用不锈钢蒸盘(不锈钢方盘)作为容器,为了方便移动,在设备下方安装有万向轮,故外形似车。车身为柜体状,材质为不锈钢所,一般多用304不锈钢制造。蒸饭车多用于酒店、部队、学校工厂等大型食堂。蒸饭车除了用来蒸米饭、馒头、包子以外,还可蒸猪肉、鸡鸭等肉食,还有专门用来蒸海鲜的海鲜蒸柜,也可以炖汤。

2、蒸饭柜/车分类:

2.1、 按加热方式分类:

燃气蒸饭车:用波纹火管式结构,产热快捷,超低能耗,更换简便,不漏水

电热蒸饭车:用电加热方式,方便快捷

电热蒸汽两用蒸饭车:可用电加热、也可用蒸汽加热方式

2.2、按规格大小分类:

单门蒸饭车:单门体结构蒸饭车

双门蒸饭车:两门体结构蒸饭车,容量体积大

三门蒸饭车:三门体结构蒸饭车,容量体积大,功率大

2.3 按性能特点分类

普通蒸饭车:利用电、燃气发热,蒸煮米饭的大型厨房烘烤设备

豪华型蒸饭车:全自动电脑监控,多功能多用途无须专人看管,自动恒温,自动进水,缺水报警,防止干烧

数码型蒸饭车:微电脑控制,方便实用

海鲜蒸柜:专门用来蒸海鲜用途

3、蒸饭柜/车专业术语:

3.1、蒸饭柜/车的盘表示什么?

蒸饭柜/车选购的时候一般参考参数盘数,没有明确行业标准来规定多少人使用几盘的。企业也是参考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标准。

盘数:适用人数

6盘蒸饭车/柜:100-150

8盘蒸饭车/柜:150-200

10盘蒸饭车/柜:200-300

12盘蒸饭车/柜:300-400

16盘蒸饭车/柜:400-500

20盘蒸饭车/柜:500-600

24盘蒸饭车/柜:600-700

32盘蒸饭车/柜:700-900

40盘蒸饭车/柜:1000-1100

48盘蒸饭车/柜:1100-1200

3.2、蒸饭性能怎么体现?

蒸柜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蒸熟所配置最大容量饭盆米饭的特性。

蒸制米饭:

按每盘约4kg大米盛装量,把大米淘洗干净后,倒入蒸饭盘内,加入适量水,水应能覆盖大米,平整大米表面,放进蒸饭柜内,其余操作同上。

蒸制食品:

开门放入食品进行蒸制前,应关闭电源或蒸气阀门,缓缓打开门锁,让蒸饭柜内的高温蒸气泄压,以防蒸气灼伤。泄压后便可打开柜门放入要蒸制的食品,关闭门把手,方可送电,让蒸饭柜加热工作。

扩展资料

蒸饭柜的规格大小,一般有单门,双门和三门的,一般而言,就餐人数在150人左右,可以选择6盘的蒸饭柜,200人的选择8盘,250人10盘,300人12盘,400人16盘,500人20盘,600人24盘,800人32盘,1000人40盘,1200人48盘。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配购买。

蒸饭柜非高压密闭容器,允许有少量蒸汽从门缝溢出,当蒸汽输入数分钟后,蒸汽溢出较刚输入时有所增加属正常现象。